[ 1 ] 陈尚君. 全唐文补编[M]. 北京: 中华书局, 2005.[ 2 ] 周衡. 《全唐文补编》校读献疑二十五则[J]. 图书馆杂志, 2013(11): 101-105.[ 3 ] 崔铣. 彰德府志[M]. 天一阁藏明嘉靖刻本. 上海:上海古籍书店, 1964.[ 4 ] 杨宝成. 商王庙碑记[J]. 中原文物, 1984(2): 97-98.[ 5 ] 陈舜俞. 庐山记[M]. 丛书集成初编本. 上海: 商务印书馆, 1939: 10.[ 6 ] 左汉林. 唐代协律郎的任职条件和职责新论[J].河北大学学报, 2007(1): 93.[ 7 ] 朱自清. 李贺年谱[J]. 清华学报, 1935: 914.[ 8 ] 骆天骧; 黄永年. 类编长安志[M]. 西安: 三秦出版社, 2006.[ 9 ] 宋敏求. 长安志[M]. 《文渊阁四库全书》第587册. 上海: 上海古籍出版社, 1987: 175.[10] 刘昫. 旧唐书[M]. 北京: 中华书局, 1975.[11] 欧阳修, 宋祁. 新唐书[M]. 北京: 中华书局, 1975.[12] 郑樵. 通志[M]. 北京: 中华书局, 1987: 827.[13] 脱脱. 宋史[M]. 北京: 中华书局, 1977.[14] 严杰. 《大唐传载》考[J].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,1990(5): 27.[15] 祝穆; 祝洙; 施和金. 方舆胜览[M]. 北京: 中华书局, 2003.[16] 蔡梦弼. 杜工部草堂诗笺[M]. 续修四库全书: 第1307册. 上海: 上海古籍出版社, 2002: 64.[17] 彭定求; 中华书局编辑部. 全唐诗(增订本)[M]. 北京: 中华书局, 1999: 9056.[18] 薛居正. 旧五代史[ M ] . 北京: 中华书局,1976: 60.[19] 陈思. 宝刻丛编[M]. 丛书集成初编本. 上海: 商务印书馆, 1937: 447.[20] 曹学佺; 刘知渐. 蜀中名胜记[M]. 重庆: 重庆出版社, 1984: 380.[21] 沈涛. 常山贞石志[M]. 石刻史料新编(第一辑): 第18册. 台湾, 新文丰出版公司, 1979: 13315.[22] 裴庭裕. 东观奏记[M]. 北京: 中华书局, 1994.[23] 王谠; 周勋初. 唐语林校证[M]. 北京: 中华书局,1987: 636.[24] 吴廷燮. 唐方镇年表[M]. 北京: 中华书局, 1980: 759.[25] 谈钥. 嘉泰吴兴志[M]. 北京: 中华书局, 1990:4837. [26] 冯登府. 闽中金石志[ M ] . 石刻史料新编(第一辑): 第17册. 台湾: 新文丰出版公司, 1979:12707.[27] 佚名. 宝刻类编[M], 《石刻史料新编》第一辑第24册. 台湾: 新文丰出版公司, 1979: 18513.[28] 吴任臣; 徐敏霞, 吴莹. 十国春秋[M]. 北京: 中华书局, 1983.[29] 勾延庆. 锦里耆旧传[M]. 西南民俗文献. 兰州: 兰州大学出版社, 2003: 411.[30] 周绍良, 赵超. 唐代墓志汇编续集[M]. 上海: 上海古籍出版社, 2001: 793.[31] 梁克家. 淳熙三山志[M]. 宋元方志丛刊. 北京: 中华书局, 1990: 7866.[32] 王昶. 金石萃编[M]. 石刻史料新编(第一辑): 第3册. 台湾: 新文丰出版公司, 1979: 1841-1842.[33] 严可均. 平津馆金石萃编附补编[M]. 石刻史料新编(第二辑): 第4册. 台湾: 新文丰出版公司, 1979:2619.[34] 段松苓. 益都金石记[M]. 石刻史料新编(第一辑):第20册. 台湾: 新文丰出版公司, 1979: 14841-14842.[35] 雷闻. 《唐华岳真君碑》考释[J]. 故宫博物院院刊, 2005(2): 76-88. |